2022年5月27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语言研究》主编程邦雄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交叉创新背景中的文献语言释义中的语法问题”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中文学系主任聂仁发教授主持。

程邦雄教授首先指出交叉研究可以融合多种视角,是语言研究创新的突破口。然后以交叉研究为背景,介绍了他借助语法进行文献语言释义的具体成果,证明语法在断句、字词解释、句意(文意)分析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语法为断句提供新思路。程邦雄教授举《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乃斫大树白而书之”为例。王伯祥等学者均未在此句点断,但是这样分析的“动+宾+补”结构大致产生于唐宋时期,与成书时间不符。程邦雄教授认为应断为“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即用白垩写字,与下文“使其不烛火看白书则如之何”照应。
语法辅助修正字词解释。程邦雄教授举《报任安书》的“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为例。“彼”一说为自称,但“彼”无此语法。“彼”一说为“微”的误写,作状语修饰“观其意”,但“观其意”的“观”本身是细致体察之意,不必用“微”修饰。程邦雄教授提出“彼”是“陷败”的处所补语。“陷”“败”均是不及物动词,其后可直接跟处所补语,不必用介词中介,还有“挹彼”、“注兹”等动补结构可以佐证。
语法在句意(文意)分析中极具解释力。程邦雄教授举《孔雀的东南飞》的“自名秦罗敷”为例。程邦雄教授认为相关的一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自名”应为“自+V”,类似的“自杀、自欺、自赎”等,“自”为前置宾语。因此程邦雄教授将“自名秦罗敷”解释为“赞许自己像秦罗敷(漂亮贤惠)”。
上述成果说明了语法在文献语言释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学科交叉能促进学术创新。程邦雄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考据严谨,极具启发性。讲座充分展现了程邦雄教授教学名师的风采,让与会师生领略了语言学家专深且渊博的学识。

程邦雄教授简介:
程邦雄先生是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华中科技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研究》主编,曾任华中人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字学,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出版《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等著作多部。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2项。湖北省精品课程“中国语文”负责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成果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二等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