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郑土有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民俗: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的线上讲座,讲座由电竞博彩
对外汉语教学部主任毛海莹老师主持。

此次讲座是宁波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的系列讲座之一,也是电竞博彩为即将举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专题研讨会”所开设的线上学术活动之一。讲座上,郑土有教授言词简练,从“蛇盘兔”的造型切入,揭示了民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从“何谓民俗”、“民俗的生成”和“民俗何为”三大方面说明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治理、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民俗连接过去,活在当下,预示未来。
幽默风趣的语言配合ppt上生动详实的图片,郑教授给同学们特别是国际中文教育的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民俗课。讲座结束后,电竞博彩同学积极提出问题。有同学提到年轻老师到海外课堂教学时对于民俗艺术内容的选择问题,郑教授也举出许多详细的例子,说明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可接受性。
由于疫情原因,讲座采用了线上举办的形式,但也因此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术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本次讲座的参会人员除了来自宁波大学的师生外,还有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主讲人简介
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旅部非遗评南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晓望洞天福地:中国的神仙和神仙信仰》《中国城隍信仰》《关公信仰》《中国民俗大系•上海民俗》(主编)《中国民俗通志 •信仰志《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中国仙话与仙人信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中国农民画考察》(主编)《上海市志•民俗卷》(主编)等。其研究成果3次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