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两点,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郭鹏先生应邀作了题为“中国概况教学的叙事层次与叙事类型”的讲座,讲座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学院104报告厅举行,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负责人、系主任毛海莹教授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为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387讲,电竞博彩
“风华浙东大讲堂”第68讲;同时也是宁波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系列讲座的第23场,“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第12场活动。
郭鹏教授以中国概况教学叙事问题的提出开始讲座。他指出,近年来中国概况教学(或称中国国情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被重新强调,表现在对公共必修课中国概况(或《中国国情》)教学的特点、内涵、方法、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概况教学叙事指国际中文教育活动中以叙述为主要方式,将中国概况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所涉及的一般性的知识,提炼为更具有概括性(体现中国诸方面特性,既包括体现中国国情的主题、话题、故事、人物等,也包括对这些主题、话题、人物等的描述能够概括出其主要特征)、功能性(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有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文化理解与文化态度)、可受性(教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较易于被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期待视野所接受,促进学习者在跨文化理解中共同建构意义)的话语体系和形式,编排为一个有组织、有意义的段落或篇章结构,能更有效地实现国情教学的目标,并且更适合教学所采取的方法。
郭教授认为,中国概况教学叙事应当包含主题、结构、展开方式、话题、话语、隐含作者、价值观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念可称之为中国概况教学的元叙事。中国概况教学的元叙事应当注意以下一些方面,包括:不同文化间差异明显存在,但相似的成分和共同的价值是可以互通的,中国概况教学叙事既要讲中国发展的特性,更要讲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中国是变化发展的,中国概况教学叙事应当体现中华文明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特点;注重话语内容创新和关注话语的阐释方式。中国概况宏观叙事的主题框架、结构和顺序大体包括两个大类下的12个大的方面:第一个大类是国家资源与文明成就,有地理、历史、民族、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第二个大类是制度政策与当代发展,有治国方略、政治、经济、社会、法治、外交等方面。
最后,郭教授提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教材里,中国概况教学叙事的呈现方式都是多样化的,可归纳为不同的类 型,其分类依据并非各个层级的教学内容,而是叙事呈现的方式。大致来说,中国概况教学的叙事类型分为主题型、故事型、地方型、比较型、实践型,并分别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不同叙事类型教材的特点。并表明中国概况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中国概况教学水平,完成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表达,依赖于国情知识向教学文本的转化,诉诸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的自觉,理论探讨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越深入下去,就越能把握中国概况教学的性质和作用,从而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讲座结束后,毛海莹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旨,国际中文教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就中国概况教学对新时期国际中文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如何将外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故事和实际的中国故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何在当今时代讲述古代中国的风俗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郭教授依次进行了鞭辟入里地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讲座圆满完成。
主讲人简介
郭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兼)。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国际中文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等。发表《论唐前诗歌的闲暇书写》《“沉著痛快”与古典文艺精神基调的变迁》等论文40余篇。有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宋代文学研究年鉴》等摘编介绍,有咨询报告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有理论文章登载于“人民网•理论频道”等媒体。著有《诗心与文道》《苏轼及苏门诗人诗传》。编写有《中国概况》《尔雅中文》等教材。主编《国际汉语教育学报》。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全球孔子学院的中国概况教学创新研究及其数字课程建设”首席专家。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研制《中国概况》慕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并被“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有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汉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