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宁.性别之外专注聆听:回望第四代女性导演群体[J].当代电影.2019(07):10-17.
张斌宁.一种新神话:《磨坊与十字架》中的跨媒介图像再现研究[J].美术研究.2020(05):118-120.
张斌宁.构筑视觉江湖:作为电影造型空间的客栈及其文化想象[J].当代电影.2021(05):60-66.
张斌宁.流光溢彩的黑色:好莱坞犯罪电影视觉风格的文化、形式与自我更新[J].当代电影.2017(08):41-45.
张斌宁.缱绻缠绵的人文传统:霍建起电影的文化和美学[J].当代电影.2014(12):31-35.入编FILMSTUDIES IN CHINA.IntellectBristol,UK/Chicago,USA.2017.
张斌宁.深度合作与适度融合:管窥大中华地区影片生产之现状[J].当代电影.2014(04):85-90.入编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增订版》[C].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张斌宁.个性与标准:工业语境中的乌尔善导演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16(04):29-34.
张斌宁.缺席的在场与虚妄的执守:《相爱相亲》中的身份叙事悖论[J].2017(12):15-17.
张斌宁.《少女哪吒》:一场痛楚与愤怒的青春献祭[J].当代电影.2015(08):36-38.入编贾磊磊主编《2015中国电影批评年鉴》[C].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
张斌宁.《塔洛》:哪一片云是我的天[J].当代电影.2017(01):24-26.
张斌宁.作为画布的银幕:《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创作探析[J].当代动画.2018(01):48-52.
张斌宁.社会伦理、通俗美学及市场意识:作为早期电影印刷文化标本的《明星特刊》[J].当代电影.2009(06):65-68.
张斌宁.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阶段性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考察:兼谈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研究策略[J].当代电影.2010(01):121-123.
丁亚平,张斌宁.华语电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转移轨迹[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34-51.入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C].2009(02).
张斌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电影产业政策发展研究[J].影视文化.2013(09).入编丁亚平主编《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发展态势研究》[C](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张斌宁.“他们不原谅我有如此天赋”:传记电影《罗丹的情人》与《1915年的卡密尔》中的文化正名[J].未来传播(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2):92-96.
张斌宁.类型意识、视觉系与工业标准:青年导演乌尔善的电影三棱镜[J].未来传播(原《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5):83-88.
张斌宁.类型杂糅与审美意趣:国产写实题材电影创作观察[C].影视文化.2016(06)
张斌宁.2021年暑期档:彰显中国电影发展新格局[N].光明日报.20210825(15版).
张斌宁.理性与激情兼备 价值与市场共赢:2019年贺岁档观察[N].光明日报.20190220(15版).
张斌宁.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崛起[N].光明日报.20170614(12版).
张斌宁.国产动画:考验的还是原创力[N].光明日报.20160718(14版).
张斌宁.合家欢电影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150316(15版)
张斌宁.中国动画电影元年要来了[N].光明日报.20140224(14版)
张斌宁.电影作为批评实践:视觉、历史与文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
张斌宁.窥视与奇观:中国电影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丁亚平,张斌宁.游戏与中国导演新势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张斌宁.阅读的快感[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