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刚过去,法国昂热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副院长Christophe GUIBERT博士、 副教授莅临电竞博彩,为旅游管理(中法合作)大三学生们讲授《旅游与体育》课程。
GUIBERT老师可谓“允文允武”,他既是博士、副教授,也是运动健将,在冲浪、划艇等运动项目上有很高的造诣。与同学们此前接触过的大多数欧洲旅游学者不同,GUIBERT老师是从社会学角度而不是从地理学或管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的。鉴于同学们社会学基础薄弱,GUIBERT老师特意在绪论部分详细阐述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学概念,比如什么是社会学,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还专门介绍了两个世界著名的法国当代社会学家Pierre BOUDIEU和Bernard LAHIRE及其主要理论与观点。他还向同学们推荐了几篇经典的社会学论文以及登载这些论文的法国学术平台(这类网站都是开放式、全免费的)。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接下来的课程就顺利多了。
进入课程的正题后,GUIBERT老师深入浅出,简单却深刻地梳理了旅游与体育各自发展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事实上,学术意义上的旅游和体育都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由青年贵族发明和践行,是贵族阶层内部的自娱自乐(entre-soi),由此一方面拓展社会关系资本(le capital social),另一方面与其他阶层区分开来(la distinction)。在阐述体育发展史时,老师以高尔夫、冲浪和跳伞运动为例,融合历史学与社会学,让同学们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兼容趣味性与学术性,由衷地频频点点,时常发出会心的微笑。
接着,GUIBERT老师讲授“运动和运动者”。他以亲自主持的一份大型调查研究为例。该调查选取法国三个地区的3356名初三学生为样本,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中学(私立和公立)。老师同时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两种方式,在大规模分发调查问卷之外,又约了一些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调查发现:社会阶层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同学,旅游去的地方更远,进行体育运动的频率也普遍更高。对于不同的体育运动,不同性别的偏好也不一样,男生们普遍喜欢足球这种需要高强度、大范围活动的运动,女生们更喜欢类似乒乓球这样的灵巧运动。大部分学生一周进行一到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其中男生频率高于女生。但GUIBERT老师又强调不能单从经济角度分析问题,经济不能解释全部原因,还应考虑社会和文化因素,因为每个人的喜好(goût)都会受环境影响,所以不能说经济地位高的人一定进行花费更高的体育活动,一定去更远的地方旅游;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一定进行便宜的运动,只在周边旅游。调查揭示的是群体的普遍规律,具体到每个个体则会有差异。
而后,GUIBERT老师以法国帆船运动联合会为例,向同学们概括地介绍了该联合会下属各协会的几种不同形式:竞技型、社会教育型、商业型、自娱自乐型。最后,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社会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对于晒黑(bronzer)的不同态度。
GUIBERT老师的这门《旅游与体育》课程十分有益,它使同学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GUIBERT老师特别亲切,他强调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尽快把课程内容讲完,而是使同学们能听懂并感兴趣,从而思考并有收获,因此讲得多未必好过讲得少,关键要看效果。他鼓励同学们当堂提问,每一次同学们提问他都认真作答,课堂氛围很好。最重要的是老师教给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对今后的学学习大有裨益。
考虑到这门课程由于涉及社会学,有一定难度,副院长沈世伟和旅游系青年教师吕莹轮流担任当堂翻译,尤其是涉及众多概念和思想的绪论部分,沈老师的翻译与扩展讲解尤为细致。
附照片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