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校园里活跃着一群外国志愿者。他们积极加入到“防疫战”当中,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这座校园。在最危急的时候,这群强力“外援”让校园防疫工作更顺畅、更暖心。
李永、乔乐和李炜来自马达加斯加,他们是电竞博彩
汉语言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听到招募留学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们第一时间报了名。“我们知道这次疫情很突然,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是我们想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李永回忆,在疫情初期,大多数留学生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所以对学校采取的严格措施缺乏理解。他们作为志愿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给留学生进行防疫知识科普,监督测量体温,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留学生群体越来越重视自我防护,完成了出色的防疫工作。

留学生配合社区人员工作
志愿者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乔乐向我们透露,他们的工作是分批次轮流进行的,平均下来每天要工作四小时。加上学业的安排,他们的生活变得比平时更加紧张。“我们不后悔参加志愿者活动,比起辛苦付出,我们收获的东西更值得我们铭记。”乔乐说,因工作需要,他担任起了宿管阿姨、中国老师和留学生之间的翻译,时间一长,他的汉语和英语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他还和一起担任志愿者的、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不少留学生知道他是汉语专业的学生后,都来请他辅导汉语作业。“我非常高兴我学的汉语知识能帮助这么多的人。”说完,他们开心地笑了起来。

李永、乔乐在工作中
他们认为,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虽然严格,但是很有效果。他们在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培训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个人防护知识,在工作中也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这些知识是很有用的,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家人朋友,让他们也做好个人防护。”乔乐说,他的家人都很安全,而且听说他当上了中国的志愿者,很骄傲也很安心。
如果没有疫情,他们原本打算在寒假做什么呢?李炜说,他们三人原本打算去上海和北京旅行,他们想在中国最大的城市感受一下春节的热闹气氛。可惜他们的计划搁浅了。“春节那天,我们知道不能聚会,所以我们呆在自己的宿舍里。”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李炜说,“中国的春节就是团圆。虽然这个春节很特殊,有很多中国人都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所有在中国的人的心都是团结在一起的。”这种团结的力量鼓舞了在中国的留学生们。春节后,他们自发组织拍摄了一个短视频,专门慰问留守在武汉的马国同学。在视频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生,短短“武汉加油”几个字,凝聚了不分国界的团结友爱。

留学生自制“武汉加油”短视频截图
因为寒假延长,刚开始校园里没有中国学生。开学后,他们见到了很多同样担任志愿者的中国学生,他们也知道,善良热心的中国人不论在哪里,也会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不论是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留守在学校的老师和社区工作者,还是这群可爱的志愿者们,他们都用行动诠释了“战疫不分国界”的精神。向他们致敬!

宁波大学留学生志愿者登上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