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下午15时,2020年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专家报告会之《罗马梵蒂冈图书馆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研究》主题讲座于电竞博彩
104室顺利举行。《国际汉学》主编、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老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龚缨晏教授主持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内容即为梵蒂冈图书馆、罗马智慧大学、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及大象出版社多方合作的重大文献复制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梵蒂冈第一次正式的非外交学术合作。
讲座内容围绕罗马梵蒂冈图书馆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展开,主要分为梵蒂冈图书馆及馆藏文献
简介、梵蒂冈明清文献来源考、珍本述略和梵蒂冈明清文化交流史文献学术意义四部分。
梵蒂冈图书馆中诸多中文刻本和写本的汇集与明清之际的耶稣会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颇具渊源,其间柏应理、康和子和傅圣泽等会士在藏书方面的贡献卓著,法国耶稣会士傅圣泽带回的中国古籍最多。 文献中还有大量无标题但学术价值重大的文献珍本和手稿,张教授对此也不吝分享,并鼓励在座学子善加利用,既发挥其价值而个人在学术上也能有所突破。张西平教授就馆藏中文文献对明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宗教史、社会史以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学术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文献的整理成果《梵蒂冈图书馆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在渐次出版中,这是中国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欧洲所藏中国文献复制、整理、出版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继敦煌文献回到中国以来,在中国出版的最大一批欧洲所藏的中文历史文献,诚为近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史之要事。“中国学术以想不到的速度在发展,以想不到的空间在扩展。”在张西平教授看来中国学问已成为世界性的学问,这是几代学者递次努力的结果。“在历史中探中西会通,在神圣中究天人之际”,张西平教授以此为己任,垂范学囿,在世界的视野下为海外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不断贡献着智慧与力量,而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发展也必将长远且稳固!
这次讲座非常成功,内容生动有趣、信息量丰富且颇具启发性,学生反响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