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社科名家讲坛第276讲《汉文佛典与语言文字研究》于2021年5月29日在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电竞博彩
10号楼208室成功举行。本次名家讲坛的主讲人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郑贤章教授。出席本次讲座的有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电竞博彩
周志锋教授、阮咏梅教授、肖萍教授、田启涛副教授、谢明老师以及电竞博彩
语言学与文字学专业全体研究生。

郑贤章教授基于对汉文佛典研究所持的独特视角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郑贤章教授以语言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新材料的发掘”为出发点,引出本次讲座的主角——“汉文佛典”,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现存的佛教文献,国内汉文佛典如宋代《契丹藏》《赵城金藏》《思溪圆觉藏》《思溪资福藏》;元代《普宁藏》;明代《南藏》《北藏》《嘉兴藏》;清代《乾隆大藏经》。国外的佛教文献如《高丽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等。郑教授指出佛典是一种未被充分研究的珍贵语料,现如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着,郑贤章教授重点介绍了佛教的传入与汉语语言文字研究的密切联系,包括音韵层面、文字层面、词汇层面、语法层面等。郑教授指出在音韵研究层面,反切注音方式的产生,就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切身法”。在文字研究层面创造了大量汉字,目前《汉语大词典》修订增加的词语大多来自佛教。《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修订时很多字也来自汉文佛典。在词汇研究层面,郑教授从新词新义的产生、汉语单音节向双音节的演变以及新的构词方式的产生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汉文佛典对汉语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其中,郑教授指出汉文佛典对汉语最大的影响是加快了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化的进程。在语法层面有大量的特殊句式产生于佛教文献。郑教授指出汉文佛典是一种翻译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典文献语法上的特点,很难完全汉化,在这个过程中就保留了大量的直译的成分。

由此我们看出汉文佛典对汉语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正如郑贤章教授所言“无论从汉语言文字的哪一个角度来讲都可以将汉文佛典作为相关语料来推进我们的研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郑教授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现存汉文佛典的相关知识以及佛教文献对中国文化、语言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从郑教授的分享中,我们不仅对汉文佛典本身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对汉语的历时发展有了宏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