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是学生成长的教导者、引路人。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专业的师范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师范基础能力培养,夯实师范生专业基本功,9月18日晚,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任红云受邀为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的同学作了题为“标准,一个行而思的基点”的主题讲座。
问题导入
任红云老师以两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什么是你记忆中的一节好课?哪一次作业给了你十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踊跃发言,和老师交流,由此发现一些好课的共通特征。在教学方面注重引导性、情境性、示范性;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上是有思维过程的、有核心的、可迁移的。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展示同一篇课文三个层次的教案,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教学设计的差异,并将上述共通特征落实细化到实际教学设计和讲课之中。
要点直击
在分析教案的过程中,任红云老师指出以下四点。第一,抓住问题的情境。学习需要关联生活,明晰和唯一的答案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必须摆脱对教学参考用书的依赖,拒绝过于程式化的、呆板的教学。要合理运用方法,创设确有必要的情境。第二,重视文本的解读。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文本,讲出亮点,讲出新意。第三,注重课程的标准。从课程到科目,从学期到单元,将课文作为链接知识的工具、例子,找到具体的目标并以此为焦点串连上课的流程。第四,教授可迁移、可应用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处于引导的位置,注重正确和真实的示范性教学,以此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活动总结
在这一个半小时里,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交流,课堂氛围融洽,在总结时落脚在大概念教学上,亲身示范了如何上一堂好课,增强了师范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夯实了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为今后同学们走上教师岗位打好基础、积累经验。此次讲座分享,于在场诸位师范生而言,无疑是大有受益、收获满满!